标签: 马尔昌德

或将消失的马尔代夫是个怎样的国家?为什么去过的人都称赞不已?

作为一个位于印度洋上的群岛之国,马尔代夫成为众多人心中的旅游目的地,其独特的岛屿风光让它被誉为“上帝抛洒人间的项链”与“印度洋上人间最后的乐园”,是全球最著名的蜜月圣地,没有之一!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距离印度南部约600公里,距离斯里兰卡西南部约750公里。

马尔代夫由一千一百九十二个珊瑚岛组成这些岛屿分散在广阔的印度洋海面上,整个岛屿南北长820公里,东西宽130公里,分布的海域总面积超过9万平方公里,但马尔代夫的陆地面积仅有298平方公里,这让它成为亚洲最小的国家。

我国最拥挤的城市为澳门,人口密度高达20777.5/平方公里,南亚最拥挤的城市为孟加拉国的首都达卡,人口密度高达112,700/平方公里。

马累的人口密度竟然高达12万每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前后左右各1千米的土地上居然生活了12万人。

或许我们会觉得25万人并不多啊,但架不住马累的面积实在是太小了,仅1.96平方公里。

1.96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我国北京的颐和园面积约3平方公里,而马累的面积仅是颐和园2/3的大小,整个北京更是马累面积的8000多倍。

整座岛屿布满了密密麻麻又细又高的建筑,无法做到横向发展,就只能尽可能地向天空拓展空间了。

每一寸土地都需要充分利用,马累的道路因此只能修得十分狭窄,基本都是单行道,最宽的一条马路-沿江路,也仅仅只能并排通过两辆汽车,而小巷子更是窄窄的。

此外,马尔代夫作为一个热门旅游国家,总得有个像样的机场吧,本来马累作为首都,机场肯定是要建在那里,可奈何根本没地方啊,就只能选择了附近的一座岛屿。

而在这座岛屿上建好的机场比首都马累的面积还要大,两者通过中马友谊大桥连接。

岛上的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车和摩托车为主,但由于道路非常狭窄,摩托车出行比较方便,数量也更多。

整座城市连一辆公交车都没有,因为完全没有必要,马累最长的公路都不到1公里。

这就是城市面积极小的唯一好处了吧,就算步行,一天的时间也能玩遍麻马累全岛了。

10年过去了,看上去已经有了现代化都市的模样,这其中也有着我国的很多功劳。

被称为“基建狂魔”的中国可不是说说的,这些年一直都参与了马尔代夫的很多基建项目,就比如电力建设、港口建设以及保障房建设等。

走在马累的街头,随时能够看到正修建的工程上挂着汉语书写的标语,一些已经修好的建筑也都有中国工程的影子。

我国在马尔代夫建设的房屋也十分大气,具有现代化,这些“中国标签”明显的建筑与岛上原来矮小紧密的建筑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我国的强大。

马尔代夫的中马友谊大桥也是我国援建的项目,这座大桥十分有名,是马尔代夫首座现代化桥梁,是世界首座在远洋深海无遮掩环境及珊瑚礁地质上建造的跨海大桥,将马尔代夫马累岛、机场岛及胡鲁马累岛连接了起来。

中国对马尔代夫的多次援建,让马尔代夫的邻国好生羡慕,就比如隔海相望的印度。

马尔代夫是由珊瑚礁组成的国度,也是全球海拔最低的国家,这便不得不让它直面全球变暖带来的威胁。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高,促使马尔代夫的珊瑚礁死亡,从而慢慢消失。而珊瑚礁的消失又会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以珊瑚礁为基础食物来源的整个食物链的海洋动物都将失去食物,它们要么远走他乡,要么就地饿死,但不论怎样,后果都比较恶劣。

其次,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而两极冰川只要融化一小部分,马尔代夫就将面临灭顶之灾。

近几年来,马尔代夫周围的海平面上涨的高度十分严重,达到了惊人的3~4毫米,而马尔代夫全国的平均海拔为1.5米。

此外,1993年联合国气候委员会根据1961年以来海平面上涨的数据预测得知:最多100年,整个马尔代夫都将会被沉没。

对于马尔代夫而言,无论是台风、洪水还是海啸,只要强度稍大,就是灭顶之灾!

所以,倘若不能立即采取行动遏制全球变暖,马尔代夫自身也不做好防范,或许不用50年,它就将不复存在!

长年温暖潮湿的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阳光日照充足,无四季之分,年平均气温在29-31度。

迪贝喜语是马尔地夫共用的语言,英语则广泛通用 于马列首都岛与各渡假岛上,多元化的语言更适用于各渡假岛上,如英语、 德语、法语、意大利与日语等,工作人员皆可与观光客沟通无碍。

马尔地夫的通用货币是Rufiyaa(拉菲亚)及 Laree,美金在马尔地夫则是通用的外国货币,如在渡假岛屿饭店、首都岛皆可使用美金现金、美金旅行支票与信用卡。

宗教上,因地缘最早为佛教与印度教,十二世纪时改信教,目前全国上下没有异于教的信仰人口。

马尔代夫与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唯二的两个100%信仰教的国家,而且他们都信仰制度极度严格!马尔代夫宪法规定,公民必须是,如果改信其他宗教,将彻底丧失公民权利。

这里,教的信仰、历史和实践是全国教育的必修课,的生活方式也贯穿了整个马代人的一生。是很有限的。

(6)马尔代夫的国防体制十分独特,全国没有陆军,没有空军,没有海军,也没有警察和海上巡逻队,只有一支准军事性质的国家安全卫队。

(9)雨水是唯一的自然淡水来源,主要依赖海水净化,每一家度假村都拥有一座海水淡化厂。

(10)古代在钱币还未发行的时候,马尔代夫的人们就用贝壳当做货币使用,但以前用做货币的贝壳并不是大家平常所见到的贝壳,只有在特定的地方有。

(11)由于教的关系,虽然是旅游国度,但是在马累,绝对找不到酒吧和夜间娱乐场所。

(12)马尔代夫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有人说这里女多男少,因此多娶几个符合规律,但问到当地人,大多数只有一妻,因为没钱。

(13)马尔代夫不仅仅是爱情的代名词,它的离婚率更是排在世界首位!平均每一位马尔代夫女性在30岁之前都离过至少3次婚!

(14)马尔代夫的女性地位比较低,通奸会被当众鞭打,但主要是女性,男性只要否认基本没事。

(15)马累的东边海边上,有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虽然竞技项目水平不高,但马尔代夫政府提倡全民健身。

(16)在马累租房很贵,每个月的租金大约到了800-1000美元,还仅仅是一个单间的价格,这也导致在马尔代夫生活的许多人不得不跟家人挤在一间房里面休息。

(18)每年去到马尔代夫旅游的人有1/3是中国人,可以说,中国人直接决定了决定马尔代夫的GDP。

(19)由于信仰,马尔代夫不管是对于当地人还是游客的穿着都是有着很严格的要求的,就算是在游泳最好也不要穿着太暴露。

(21)马尔代夫的一切海域都是不被允许钓鱼的,罚款高达5000美金,但有官方举办的钓鱼节。

(22)在马尔代夫潜水的人,第一次潜水前都必须强制购买潜水保险,将在你第一次潜水的学校自动购买,费用并不高,有效期为30天,对于马尔代夫的潜水地点不做限定。

被誉为“印度洋上的明珠”与“人间天堂”的马尔代夫也被用来作为称号,很多国家或者地区都会以“小马尔代夫”或“xx版马尔代夫”来称誉自家优质的海滨风景。

马尔代夫没有什么名胜古迹,我们也不是去看什么名胜古迹的。马尔代夫最令人称道的是那满眼的蓝色大海、清澈见底的海水、碧空如洗的蔚蓝天空以及各种各样的水上水下运动等等。

马尔代夫已经开发出200多个岛屿,其中100多个被用于旅游业。在马尔代夫,可以体验到极为舒适愉悦的海岛生活,当地有一个很大的特色,一整个小岛就是一家酒店,你住在了这家酒店,就相当于拥有了整个岛屿。

马尔代夫还有顶级的潜水区域,甚至可以进行沉船潜水运动。水上运动更是多不胜数,比如皮划艇、滑翔伞、玻璃底船、水上超人、水上摩托等等。

无与伦比的海景与独一无二的体验,让这里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尤其是欧美地区的人都慕名而来,一住就是好几个月,毕竟马尔代夫的气候无四季之分,常年平均气温仅为26~31℃,十分适合度假。

马尔代夫虽然寿命有限,却能够绽放一种别样的美丽。就犹如泰戈尔所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上帝是公平的,给了一个天堂般的景色,却缩短了寿命,这大概就是马尔代夫的真实写照吧!

一名英国游客马尔代夫度假时“抄近路”穿越沼泽掉进泥水中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27日报道,50岁的英国游客马丁·刘易斯(Martin Lewis)7月22日在马尔代夫度假时犯了一个极其滑稽的错误,被妻子瑞秋(Rachael)记录了下来。视频显示,刘易斯脱下鞋子,试图“抄近路”穿越泥泞的沼泽,而当他一脚踩下去却掉进了一个巨大的水坑里。他整个人完全淹没在水下面,几秒钟后刘易斯再次出现,从头到脚都是泥巴。视频中可以听到瑞秋歇斯底里地笑声。刘易斯随后将视频分享在社交媒体上,他说:“我消失在水里时完全震惊了……后来我爬了出来,我妻子笑了整整10分钟。”

印度总理莫迪的母亲去世:享年99岁生前曾捐款抗疫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30日,印度总理莫迪在母亲的遗体旁祈祷。 视觉中国 图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母亲希拉本·莫迪(Heeraben Modi)于当地时间12月30日凌晨去世,享年99岁。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2月30日报道,希拉本·莫迪于当日凌晨去世。为对自己的母亲表示悼念,莫迪在推特上写道:“(希拉本生活过的)一个辉煌的世纪停留在神的脚下”。

莫迪经常在重要场合和节日拜访她的母亲。今年6月18日,莫迪在其母亲99岁生日上发表感言称:“我的母亲像所有的母亲一样,单纯又平凡,正是因为她的牺牲,塑造了我的思想、个性和自信。”

莫迪在其母亲生前最后一次与她一同公开露面是在今年12月4日。当时,莫迪在他的家乡古吉拉特邦(Gujarat)为邦议会选举奔忙,并拜访了希拉本。在希拉本健康状况恶化后,她一直在古吉拉特邦住院接受治疗。

莫迪曾在希拉本今年生日时发布博客文章。他回忆写道,母亲希拉本于1923年出生于古吉拉特邦的威斯纳格尔(Visnagar)。希拉本的童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她在十几岁时嫁给了达莫达达斯·马尔昌德·莫迪(Damodardas Mulchand Modi),并搬到了几公里外的瓦德纳格尔小镇(Vadnagar)。

莫迪回忆说:“那里的小房子没有窗户,甚至没有厕所和浴室。”莫迪一直在社交平台上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他形容自己的母亲准时、整洁,是个勤劳的人。“在工作时,她会哼唱她最喜欢的(印度教)拜赞歌和赞美诗。”

莫迪宣称,他的母亲很少陪他参加公共活动,至今为止只有两次,最近的一次是2001年他宣誓成为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的时候。“从那时起,她就再也没有陪我参加过任何一次公共活动了。”

此前,印度多位政要在社交平台上对莫迪母亲的去世发文悼念。印度国防部部长拉杰纳特·辛格(Najnath Singh)发文称,他对莫迪母亲的去世感到深深的痛苦,他写道,“母亲的去世在一个人的生命中留下了无法填补的空白。”印度前副总统文凯亚·奈杜(M Venkaiah Naidu)也发文称,“我对总理和他母亲的遭遇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在神的创造中,没有什么比母亲和孩子之间的纽带更无价和超乎言语,愿她的阿特曼(注:印度哲学中的“自我”)能得到平静。”

另据《环球时报》6月17日报道,希拉本在莫迪当选总理后仍选择住在甘地讷格尔朴素的家中。2020年,希拉本还从个人省吃俭用的积蓄中拿出2.5万卢比(约合2150元人民币),捐给刚刚成立的“总理关怀基金”,用于对抗新冠疫情。希拉本在印度被认为是一个颇受尊重的人。尽管如此,甘地讷格尔市市长马珂瓦纳6月15日宣布,该市将以希拉本的名字命名一条道路,“以便子孙后代从其生活中汲取智慧”,这一事件仍引起舆论争议。有个别网友对命名道路一事不满,质疑希拉本“没有对国家和社会的显著贡献,为何得此殊荣?”

马尔代夫马累 褪色的首都

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人们担心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将会在某些年后消失於地球上,例如旅遊胜地马尔代夫。早前随和平号邮轮造访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它确实给人有点快要“沉下去”的感觉。

马累的港口水浅湾窄,数万吨的邮轮不能靠岸停泊,只能在港湾外下锚。从驳船很轻鬆便可跳上码头,因为水面与路面落差很小。站在海旁拍照,海水不时湧上岸,裤管鞋子被溅湿了。当时目测海水离地面大约半米。

邮轮邀请了马尔代夫籍海洋学家Maeed Zahir在印度洋航行中作了两场讲座,介绍马尔代夫的历史、风土人情和生态状况。在马尔代夫土生土长的Maeed已移居外国,但他对祖国极有感情,讲到马尔代夫面对的困境和将来时,禁不住潸然泪下。

马尔代夫曾经是英国殖民地,於1960年代宣布独立,建立共和国并加入英联邦。2016年马尔代夫宣布退出英联邦,抗议英国干预马尔代夫内政。

长期以来,地理位置偏远、人口和土地面积都小的马尔代夫,吸引国际社会注意力的多是由於气候变化对他们的威胁。海面和气温不断升高,以及二氧化碳也可能破坏珊瑚礁的生长,由珊瑚岛屿构成的马尔代夫正面临在一百年内沉没的危险。

马尔代夫是“小岛屿国家联盟”(AOSIS)的主要代表国,强调气候变化影响低海岸国家与小岛屿国家的生存权利。2009年马尔代夫在水下召开内阁会议,再次引发国际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关注。根据资料显示,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至20厘米,未来还会加速上升。某一地区的实际海平面变化,还受到当地陆地垂直运动,即缓慢的地壳升降和局部地面沉降的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加上当地陆地升降值之和,就是该地区相对海平面的变化,这是灾难性的危险信号。

旅遊业和渔业是马尔代夫的两大经济支柱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由於近年政局不稳,已经对他们的旅遊业造成影响。前些时,个别国家曾针对马尔代夫发出旅行警告,这对增长速度已经放缓的马尔代夫旅遊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幸而,仍有不少外国遊客“不顾一切”前来体验这个“将会下沉”的岛国,其政局近期也趋於稳定,加上政府大力宣传,旅遊业因而有回暖的势头。

马尔代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旅遊业,第一个度假胜地库鲁巴岛在1972年10月迎来了第一批客人。今天,马尔代夫群岛已经建有百多个度假村,这些度假村大都建在珊瑚礁上,有充满热带风情的客房和美丽的沙滩,餐厅、酒吧、健身房和潜水学校一应俱全。珊瑚礁就是天然的水族馆,而礁盘裏的潟湖就是一个天然的巨大游泳池。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约150万的遊客,近年中国客人愈来愈多,几乎佔总数的一半。

一般乘坐飞机到马尔代夫的遊客,下机后多数马上转乘快艇到预定的度假酒店,通常一岛一酒店,吃喝玩乐就在岛上。马累国际机场其实是位於首都马累邻近的胡鲁马累岛上。

马累是一个小岛,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面积的首都之一。过往从机场去马累必须乘搭轮渡,由中国援建连接两岛的跨海大桥於去年通车,乘车前往更为方便。

马累非度假岛,新型建筑极少,满眼是数层高的老房,道路狭窄,个别横街小巷予人沧桑之感。全岛只有一处靠马路边的小海滩,码头一带,阵阵鱼腥味扑面而来。穿街插巷走了整句鐘,感觉未如想像中的“度假天堂”。

离市政广场不远处有一农贸市场,水果种类不多,主要是椰子、芒果、香蕉和猴麵包果,价钱不便宜,一公斤香蕉约售2美元(约15港元)。据说除了椰子和猴麵包果,其他多是从别的国家运过来。

对面的渔市场颇为热闹,渔民抬着渔穫进进出出,鱼贩的叫卖声和搬运工的吆喝声俨如交响乐。忍受不了那浓烈的鱼腥味和地上的湿滑,我们转了一圈,急忙离开。渔业是马尔代夫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到目前为止,他们仍然使用传统竿钓方式捕鱼,因为网捕会导致大量鱼苗死去,渔民宁取细水长流,而不会杀鸡取卵。

海滩在马累的东面。我们沿着海边走,经过一列破旧厂房,就到达海滩,其面积还不及香港的赤柱海滩。沙滩上错落地立着几个用椰树皮丝搭建的亭子,有人在下面乘凉看海景喝饮料。泳客稀少,只见似是一个当地家庭在潟湖内泡水,都是穿着长袖衣服的。当地法律规定除了度假岛外,一律禁止在公众地方身体,即使款式最保守的泳衣也不行。外国遊客都跑到度假岛去游泳了,在那裏穿性感的三点式泳衣,无人会干涉。

对正海滩的是一座快要落成的大厦,应是马累最新型最豪华的建筑物了。坐在沙滩亭子乘凉的当地人告诉我们,这是中国发展商投资的酒店式公寓。一位讲普通话的小姐走过来,邀请我们到售楼部休息,此际骄阳似火,热人,正打算找地方喝点冻饮。貌似业务员的一男一女迎上来,知道我们来自中国,似是他乡遇故知,热情招呼又送上冰冻饮料,最终当然离不开推介他们的楼房产品。他们也坦白,来看房的人甚少,所以对我们这两个稀客特别热情。房价不贵,80平方米带装修约150万人民币,无敌大海景。但太遥远了,如果钱多,买来度假倒也无所谓。因为时间有限,匆匆看了一下样办房,谢过接待便离去。

马累不大,但也有一些值得观赏的景点,包括:建於17世纪的古寺,一直作为主要宗教活动场所,直至1984年中心和Grand Friday Mosque的建成,才取代了其作用。古寺的墙壁由许多精雕细刻的珊瑚砖拼砌而成,圣殿有厚重的木门,裏面悬挂着各种木製灯笼,横樑上雕刻了阿拉伯书法。围绕着古寺的是一块墓地,这裏可看到雕刻複杂的珊瑚墓碑。

在古清线年修建的一座宫殿,有铸铁门、细工浮雕的屋簷以及一直被精心维护的花园。1953年,这个宫殿变成了总统官邸,直到1994年才被新建的取代,但仍然作为总统个人办公的地方。

中国援建的马尔代夫博物馆,分上下两层。一楼陈列着苏丹国王的遗物、兵器、服装、睡床、国王的座位,还有一些从海底或岛上挖出来的石头。二楼有瓷器、国王礼服、镶了宝石的帽子和历代国王的遗物。

这麼一个小岛,慢慢走完整个城市也不超过三小时。由於全国接近40万人口约有三分之一聚集在这个岛上,人口密度颇高,市面有点拥挤感,摩托车很多,常出现人车争路。繁忙时间,有警察指挥交通,但秩序仍然未如人意。公共设施有点落后,物质比较贫乏,超市卖的货品几乎都是进口的,所以价格较高。虽然如此,感觉当地人颇为淳樸和幸福感不低,对外国遊客和颜悦色,卖东西也不会开天杀价。这儿的生活节奏很慢,娱乐场所极少,可能与宗教有关。马尔代夫是国家,每个周五,所有商店、学校和公共场所都关门歇业。人民收入一般不高,但旅遊从业者的收入则很不错。

马尔代夫除了学生之外,绝大多数妇女都是全身黑袍,黑布蒙头,有些只露出眼睛,完全看不见真容,不知道相亲时是不是这样。

马累和度假岛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到马尔代夫旅遊,又怎会放弃度假岛,那才是主菜,下次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