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图盖巴哈迪尔

陕州区脱贫攻坚“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 事 迹 简 介[图]

编者按为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在脱贫攻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凝聚强大正能量,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再鼓干劲,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近期,陕州区开展了脱贫攻坚“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自12月6日开始,区扶贫办组织陕州广播电视台、《今日陕州》编辑部对全区脱贫攻坚“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进行了集中采访,现将25名优秀候选人事迹刊登如下,敬请关注。

周居才,男,家住宫前乡马圪塔村中付组,家中4口人,由于缺少技能,加上孩子上学,家庭经济十分困难,2015年10月被识别为贫困户。

在帮扶人的支持下,周居才学习养牛技术,在自家养母牛2头的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利用资金购回产子母牛4头,加上自家的2头母牛,共计饲养6头产子母牛。他改建扩大了养牛圈舍,到本乡养牛大户家中学习经验,参加乡里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多方询问养殖饲料来源,通过当年分茬种植玉米20亩,储藏养牛饲料,又购回一台饲料粉碎机,建了一个120立方米的饲料青贮草池,装了3大包贮藏玉米杆粉碎饲草包,备足了养牛饲料。

在全家人的精心饲养看护下,2016年,周居才饲养的牛顺利产下6头小牛犊,年末分别以8000元的价格出售,加上农业种植方面的收入,年底家庭纯收入超过5万元。经本人申请,村民组村民商议,村委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周居才家于2016年脱贫,被评为村里的脱贫致富典型户。

2019年,周居才又扩大玉米饲草种植面积,增加贮藏饲草数量,不断学习先进养殖经验,科学养殖,加强管理,防疫防病,增加母牛存栏数量,养殖规模26头以上,并于2019年9月出售牛犊10头,当年养牛纯收入为10万元以上。目前,周居才一家现存栏母牛16头,按现在市场价格估计,价值在20万以上,真正尝到了养牛致富的甜头。

杜仓库,男,70岁,张茅乡麻塘湾村九组村民,全家6口人,原住房为两孔靠崖窑,家中仅有1.5亩林地、2个普通劳动力。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倾斜,为贫困户带来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信心。2016年,杜仓库以缺技术和住房安全问题,被识别为贫困户和搬迁户,2017年初搬迁至张茅乡东村社区居住,2018年年底脱贫。

杜仓库深知,家里贫困的原因不是缺乏劳动力,而是缺少实用技术,缺乏就业竞争力。因此,他开始积极地同二儿子还有帮扶责任人商量,想利用东村社区贫困户居住集中的优势,开个小商店,毕竟大家都有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对此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责任人表示鼓励和支持,积极帮助杜仓库办理工商执照和相关手续、联系进货渠道,同时为其三儿子联系就业岗位。目前,杜仓库和妻子照看孙子,二儿子经营小商店,三儿子跑运输,加上低保和养老金,一年下来收入达到了38955.39元。

杜仓库表示,自己从一个不懂技术的贫困户,到现在年均收入近4万元,靠自己努力奋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感谢的好政策,感谢新时期扶贫的好待遇。“人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没用,政府能帮我们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剩下就要靠自己努力奋斗了。”杜仓库说。

阴应斌,家住张汴乡窑底村五组,家6口人,父母都已70多岁,均无劳动力,两个女儿一个上大学,一个上中学,家庭收入主要靠夫妻二人务工。

2016年,阴应斌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项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在帮扶责任人的支持下,他充分发挥自己及全家人的内生动力,起早贪黑,积极参加乡、村两级的畜牧养殖培训,并从村图书室借阅相关书籍进行自学,科学喂养,使自己养殖的羊由20只扩大到存栏60余只。

2017年至今,虽然脱了贫,但脱贫不脱政策。在各方面大力支持下,阴应斌家实现了稳定脱贫。几年来,阴应斌通过养羊,积攒了大量高效的有机粪,一方面为自己的责任田提供了充足的肥源,另外也为一些贫困户无偿提供了有机粪,无论是果园还是农作物产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不少贫困户业跟着阴应斌学养羊,他也耐心热情地帮教,努力达到共同致富,共同实现稳定脱贫。

些经验,2019年年初,高伟决定自己开店创业。自5月16日开业至今,创业的半年时间里,高伟学会了很多东西,也尝到了酸、甜、苦、辣。通过他的不断努力,优质的服务加上宣传和各种优惠活动,门店很快就得到了广大顾客的认可,生意也越来越好。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高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风采,在实现了创业梦的同时,也走向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高伟,家住硖石乡东岭村,家4口人。他与妻子姚明娜于2019年国庆节结婚。父亲高项丝,63岁,2018年因病行动不便,在家长期卧床;母亲宁毛女,60岁,在家务农,照顾父亲。

军人出身的高伟,因在部队上一次训练中负伤,落下肢体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复员后,他在家待过一段时间,发现靠传统农业种植改变不了贫困面貌,决定出门学一样技术,力争发家致富。

在政策的感召和战友们的鼓励下,高伟开始学习修脚技术,成为一名修脚技师。在给别人打工两年后,他积累下一

刘永智是西李村乡岩里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通过享受到户增收等各种政策补贴及从事养殖业,生活渐渐好起来。

刘永智全家4口人,有一儿一女,一直靠种小麦、玉米、辣椒等农作物维持生计。2015年,因为一场车祸,导致刘永智肩臂受伤,锁骨粉碎性骨折,不能干重活。家里失去了主要劳动力,生活一下子陷入困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干部和帮扶干部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将他家识别为贫困户,为他争取到了多种优惠政策,以及各项政策补助、补贴等8000元。2018年1月,他利用扶贫贷款5万元买了10头牛,每天筹备饲料,精心喂养,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他的养殖场已存栏19头牛。现在,他的儿子毕业后出外打工,有了收入,女儿已上高中,日子越来越好。他说:“只要勤劳,生活就有了奔头,致富就有了希望。”

作为张湾乡指望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员王邦兰通过自己努力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顺利实现了脱贫。

2019年初,她根据市场行情,利用政府补贴2000元的政策,投资1.2万元,买了10头猪,经过近一年的饲养,现已出栏8头,实现收益2.5万元。2019年,她还通过金融扶贫2万元,种植产业套袋苹果3亩,实现收益1万余元。在担任乡政府公益岗联络员工作期间,她主要负责村内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金融扶贫贷款等。一年来,她认真学习电脑操作等知识,熟悉业务,在做好联络员工作的同时,积极为广大贫困户服务,并通过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实现了高收益,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树立了榜样。

马小法,宫前乡岳家沟召里沟村人,因两个孩子患病致贫,党的各种政策和有关部门的帮扶,让他们全家生活有了保障。

马小法家中有80岁老母亲需要赡养,两个孩子因患先天性血友病,大儿子长期卧床,小儿子要定期进行治疗,两个病人花光了他的全部积蓄,造成了家庭贫困。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村干部多次走访,了解其家庭情况,将他家识别为贫困户,为他争取了教育、医疗、低保、农业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使他的家庭状况慢慢有了好转。在享受各项政策补助、补贴的同时,马小法自强不息,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业,养了20箱蜂,并种植菜籽5亩、油葵5亩,享受了到户增收补贴政策。有了各种补贴,加上他的种植、养殖收入,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2019年初,村里又聘请他为村金融专干,每个月都有了固定的收入。

为了提高养殖技能,他从书店买了养殖书籍认真学习,一有时间就抓着村里的老养蜂人和养殖专业技术人员询问,技术人员都被他这种韧劲儿打动了;为了完善蜂场的设施,他自己动手盖起了30多平方米的管护房;为了降低中蜂的病害,他投资5000多元,购置了中蜂病虫害防治监测治疗设备和药品;为了方便晚上看护蜂场,他就住在蜂场,一住就是几个月。

在他的细心照料下,目前蜂场已经发展中蜂300余箱。今年冬季到了收获的季节,在蜂场忙碌着的尚国周笑着说:“今年割了1000多斤蜂蜜,按照50元/斤计算,收入5万余元,有这样的收益,还得感谢党的好政策。”

尚国周,40岁,是店子乡栗子坪村的中华蜂养殖大户。从一穷二白、借钱发展20箱中蜂,发展到今天建成标准化的中蜂养殖场,养蜂超过300箱、年净收入达到5万余元,他靠勤劳的双手、持之以恒的钻研和不服输的韧劲儿,实现了真正的脱贫致富。

尚国周全家共6口人,岳父常年有病,卧床不起,还有2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家庭负担很重。2019年3月,栗子坪村用驻村专项扶贫资金建起了中蜂养殖场,并发出公告,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投标承包蜂场。尚国周东奔西走、走亲访友借了2万余元,经过几轮竞标,终于竞标成功,获得了村里的中蜂养殖场经营权。从此,他便一头扎进了养殖中蜂的事业中。

2014年,大营镇寺古洼村人曹忠珍在三门峡市龙跃绿色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带头成立了三门峡市陕州区金果果树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以果品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科技培育为支撑,以“促进果业增效、带动果农增收”为目的,不断促进果树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提升果树整体管理水平,促进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带贫成效。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合作社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逐步引导扶持农民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改造个体农户规模小、效益低、质量差的落后生产方式,让贫困劳动力深度参与产业发展,确保有稳定收入渠道、有稳定收入来源。

截至目前,该合作社有社员102户400人左右,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6人,共发展果树面积1000亩左右,其中“户太八号”葡萄600亩、苹果400亩。下一步,该合作社将继续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长短结合抓产业、依托龙头带农户、技能培训找出路”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变“输血”为“造血”,致力于打造集种植“SOD”苹果、“户太八号”葡萄、“陕州红梨”等特色水果和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示范园,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实现致富。

张汴乡曲村九组村民卢军民,1971年生,从小品学兼优,早年师范毕业后,一直在外工作。2013年,村委班子审时度势提出旅游兴村的方针,号召有志之士返乡创业。卢军民得知后十分高兴,怀着回报家乡的梦想毅然返乡创业。

曲村位于陕州区张汴乡政府南1.5公里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东临省道313线人,共有传统民居地坑院129座,是三门峡市地坑院保存比较完善的村庄。曲村各方面条件得天独厚,但长期由于各种原因比较贫困。卢军民2013年回村后,盖了两层特色民居,创立星垣农家乐,之后接待量逐年增加,每天游客接待量达200人,平均年收入15万元,通过雇佣本村贫困户王爱珍带动其共同致富,贫困户王爱珍每年增收20000元。

此外,卢军民在村中发现大量洋槐花无人收集,造成浪费,卢军民开始租用冷库向村民大量收购洋槐花,每年收购量达100多吨,既解决了村民洋槐花无人收集的困境,又给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

自己致富了,卢军民决定把自己的好经验分享给乡亲们。现在的曲村,很多农家乐陆续开张,年客流量30万人次,单日接待游客突破1万人次,带动了该村休闲采摘、土特产品销售、手工制作销售等旅游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将农产品销售一空。卢军民作为曲村返乡创业致富的典型,获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余亩土地,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28户76亩,贫困户每亩每年可从中取得租金收益500元。在养殖场建设期间,用工高峰每天人数有50余人(其中贫困户20人),日工资为100元—150元,收益可达3000元—5000元。项目建成后,还可提供多达100个用工岗位,还将与50名贫困户签定长期务工合同,年务工直接收入2万余元。

该公司还与贫困户签订牧草种植和收购及毛驴代养协议,可带动周围1000户贫困户种植优质牧草、发展毛驴养殖。对贫困户实行“一对一”帮扶,从饲料、繁育、饲养技术等方面,解决贫困户养殖过程中的难题,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并签订收购合同,解除农户销售的后顾之忧。

三门峡市金橙农业发展公司2016年10月成立以来,养殖基地负责人隆海印以公司驴、牛、羊、猪等养殖业为依托,立足三农,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他致力于建设集种植、养殖、屠宰、冷链配送、餐饮(肉食加工)为一体的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坚持种、养一体,种植基地与养殖基地就近配套建设,在养殖基地建设沼液池和驴粪熟肥场地,实现驴粪尿的全回收,通过沼液池、驴粪熟肥加工等,将驴粪尿等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还田施肥,施肥后种植产生的牧草、秸秆在养殖环节进行消化,实现种植、养殖的绿色循环。

该公司北阳养殖基地占地150余亩,其中养殖区占地90余亩,建设圈舍面积15000平方米。目前,己流转150

李秀军,观音堂镇人。2013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李秀军先后在观音堂镇、西李村乡、菜园乡、张汴乡等乡(镇)发展农业种植,引导贫困户和农民种植高粱、艾草、辣椒、中药材等作物,并与山东菏泽、湖南长沙、贵州茅台镇等地的蔬菜和中药市场合作,建立了一条串联起“种植、销售、批发、鉴定”的成熟业务链,为夯实地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带头作用。

2018年,李秀军投资50余万元,带动7个行政村农户、贫困户100余户建设标准大棚500个,种植大棚辣椒,免费为种植户提供种苗、化肥、农药及技术培训,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合同,每亩保证辣椒产量在5000斤—8000斤左右。

同时,李秀军还成立了农民种植合作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目前,他投资了大棚蔬菜种植1500亩,发展艾草、药用菊花、血参等中药材1000亩,发展高粱种植1000亩,带动2000余户群众从事蔬菜、中药材和高粱种植。在李秀军的努力下,帮着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愿景正在逐步实现,当地的老百姓纷纷加入他成立的睿泽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

目前,李秀军的企业也越来越大,产业也从当初的辣椒种植辐射到高粱、艾草、辣椒、中药材等多种作物种植,为周围众多农村贫困户、农户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指明了脱贫致富的出路,带领大家走上了农业转型、增效增收的脱贫致富路。

菜园乡西凡村是省级贫困村。2011年,王守平又一次高票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围绕“以扶贫抓党建,以党建促脱贫”的总体思路,制定发展规划,用好“4+2”工作法,用活党员积分管理制度,不断提升贫困村发展的“造血”能力,慰问走访困难群众累计10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5万余元,帮助7名党员申请“1+1”金融扶贫贷款,通过分红、务工带贫帮助7户无能力贷款的贫困户实现增收。

他积极关爱残疾人,出资2000元为智力残疾贫困户王锁峡更换门窗、砌院墙、铺院路、粉刷内外墙面、维修漏雨房屋,使其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多方协调,为肢体残疾贫困户王铁牛重建房屋;多方协调,为无房贫困户张老虎盖起新房。现该村无房户、危房户的住房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近年来,他带领村干部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以“六通五有”为目标,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把贫困户增收和发展集体经济作为顶层设计,目前该村已建成245kW光伏发电站,年收益10万元左右。投入70万元,建成西凡村果蔬交易市场,既能为群众提供服务,又能带动贫困户务工增收,还可增加集体收入。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长短期项目8个,累计涉及259户贫困户836名贫困人口,使每户贫困户都有“一长两短”产业。今年,还引导36户贫困户种植红梨150余亩。

2016年,该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43户446人,到2018年年底减至6户15人,贫困发生率由识别时的45.2%降到2018年年底的1.52%,“六通五有”全部达到标准,2018年年底全村实现脱贫。

2014年,陈玉锋担任观音堂镇陈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为人直爽,待人热情,说话办事干练豁达、雷厉风行。近年来,他以身作则,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领着农民群众发家致富,赢得了群众和上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2016年,陈玉锋为陈营村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平整土地2800亩,修建配套水利设施500立方米水池一座,铺设管道3800米,铺设道路4.6公里;2019年,投资45万元对入村900米道路进行硬化;2019年,申报69万元水利灌溉项目,建设500立方米水池一座、2000余米管道一条。

千万富翁遇害其遗产争夺引发罕见冤案(图)

1997年10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拥有千万资产的某公司老板陈有录被杀身亡。

警方在加紧侦破凶杀案的同时,陈有录的妻、兄两个家族家产争夺战随之展开。在陈家的背后运作下,一些警察开始把案件侦破方向直转到陈妻的家人身上,随即陈妻家数人被莫须有地怀疑涉嫌故意杀人,就连一些办案正直的民警也被牵连。

在陈妻家人奔走呼号下,直到今年4月,齐齐哈尔的这起惊天冤案以数名枉法民警被判刑而画上了句号。

一件由公安民警介入民事财产纠纷引起的冤案,涉及直接受害者7人,牵扯的其他受害人多达十几人。今年4月1日,这起冤案的制造者———齐齐哈尔数名枉法民警,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1997年10月20日18时许,齐齐哈尔市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死者是拥有千万资产的齐齐哈尔远大五金工具公司的老板陈有录。当晚,在陈有录家车库的门口,歹徒用棍棒、尖刀和对他进行了袭击,陈有录被送到医院后死亡。当时与他同车回家的妻妹沈淑丽也被刺成重伤。

千万富翁遇害,他身后留下的巨额财产也成了关注的焦点。一场陈家与陈有录的妻子沈淑萍沈家的财产争夺战开始上演。

按照法律,沈淑萍是陈有录遗产继承权的第一顺序继承人。1997年11月,陈家人第一次向沈家姐妹摊牌。他们提出的财产分割方案被沈淑萍断然拒绝。当年11月30日,陈、沈两家协商无果,举行谈判,沈家姐妹找来陈有录生前的几位好友作为证人与陈家分割财产。陈有录的父母兄弟以及他在齐齐哈尔市公安局工作的大哥陈有玺参与了谈判。此次谈判还是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为了夺回自己应得的财产,沈淑萍提起了民事诉讼。1998年9月,法院开庭审理陈有录遗产案。审理进程向着有利于沈淑萍的方向发展。

此时,陈家争夺财产的行动也在暗中进行着。1998年7月,身为齐齐哈尔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法制科副科长的陈有玺找到时任市公安局副局长、主管刑警工作的宋某,让其帮忙催办陈有录被害案件。据事后的法院审理查明,陈有福借宋某装修房子之机送去4万元表示感谢,宋某在办公室收了这笔钱。

8月初,宋某将陈有录被害一案从龙沙公安分局提到齐齐哈尔市公安局刑警队侦办,组成以刑警队副队长汲某为组长,周某、沈某等人

组成的专案组,并将沈淑丽确定为重大犯罪嫌疑人,对其外甥鞠涛以涉嫌抢劫罪进行侦查。1998年8月20日23时许,正在梦乡中的鞠涛被专案组从被窝里拎出来。警方称,他涉嫌参与三年前的一起打砸出租车的抢劫案。

可提审时,涉嫌抢劫的鞠涛却多次被问到知不知道沈淑丽雇凶杀害陈有录的事。鞠涛案件直接影响到沈家在财产纠纷中的态度,他们被迫做出让步。9月28日,陈、沈两家达成调解:沈家包括陈有录的两个孩子得到资金和商店,陈家得到小部分资金、工厂和存货,双方所得约各占财产总份额的一半。10月16日,鞠涛被取保候审。

警方突然加大了陈有录凶杀案的侦破力度,专案组将凶杀案的主谋锁定为沈淑丽。

沈淑丽初中毕业后,就进了姐夫陈有录的商店,财务和商店的日常事务都由沈淑丽全权负责。1999年1月7日,沈淑丽接到了“97.10.20”凶杀专案组周某的电话,专案组以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和侵占两项罪名对沈淑丽进行讯问。

当时,专案组民警王军,对于一些办案人的粗暴做法看不惯。于是,他就在规定允许的情况下给予沈家姐妹一些生活上的帮助。专案组的一位负责人公开在大会上说,“关于沈淑丽的案子,咱们内部有叛徒。”

1999年2月26日,沈淑丽被送到了野外的一座楼房里,周某、沈某、盖某已经等在那里……沈淑丽遭受了难以承受的折磨。

沈家人后来才知道,沈淑丽被带到的地方是齐齐哈尔警犬基地,是专案组专用的“行刑室”。沈淑丽被几次吊起,直到其雇用外甥杀害陈有录的口供形成,不敢翻供为止。

根据沈淑丽的口供,鞠涛再次被拘捕。1999年2月27日,鞠涛被周某等人送到了警犬基地,审讯之后鞠涛被送往齐市第一看守所,而此时经受反复的审讯,其双臂几乎残废了。

1999年4月,沈淑丽再度被提审,连续审了4天,根据沈淑丽的新“口供”,又一批沈家的亲戚、朋友甚至与沈家素无瓜葛的人遭受了牢狱之灾。

1999年4月末,当时年近七旬的沈淑丽的干妈马焕芝因为替沈淑丽保管53.6万元存折也被传讯,她在看守所待了两天两宿。被传讯的第二天下午,办案人让她听一个电话。电话里传来沈淑丽的哭声:“妈呀,我受不了了,你就把存折给他们吧。”

当晚,马老太一夜未眠,后来马老太太叫来了提审人员,她哭着哀求说:“钱确实在我这儿,我把钱都给你们……”

1999年,马焕芝的两个儿子闫殿文和闫殿武,和沈淑丽的哥哥沈金和三姐沈淑萍等十多个人,在省市人大、政法委、检察院之间奔走呼吁。

1999年4月27日,办案人员突然来到闫殿武经营的渔场,将渔场的打工者关洪彬抓走。几天后,朱国亮又落“法网”。至此,办案人员完成了以闫家人为凶手、沈淑丽雇凶杀人案的完整的“犯罪链条”:沈淑丽的哥哥沈金一向与陈有录不和,沈淑丽出钱要求沈金把陈有录弄残。沈金找来了闫殿武、朱国亮、关洪彬、孙敬涛(1998年死于车祸)。案发当天,关洪彬持木棒,朱国亮持刀,闫殿武持枪将陈有录杀死……

消息传出,被列入“黑名单”幸免的“罪犯”四散躲藏。闫殿武在哥哥闫殿文的安排下逃出了齐市,沈金也被家人送到了乡下。

不久,抓捕故意杀人案嫌犯沈金和闫殿武的通缉令发出,其中闫殿武的通缉令,警方竟然不顾事实,将逃跑日期填成1997年10月20日,妄图造成闫杀死陈有录后即潜逃的假象。

为了找人帮忙,闫殿文想到了才某。才某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是齐齐哈尔公安局的民警、派出所所长,被称为“鹤城神探”。才某关注这个案子还有一层关系,那就是他与陈有玺是同班同学。

1999年5月初,才某帮助闫殿文等人一起措词写了一封题目为《十万火急》的上告信,鼎鼎大名的鹤城神探就因为这封信惹祸上身。1999年7月1日,才某以涉嫌诬告被专案组拘捕。

齐齐哈尔市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发现了本案的疑点,围绕着这起特大杀人案的“罪犯”是杀还是放,检方提出了不同意见。

为了尽早解决问题,有关部门经过协调,决定给公安局最后一个调查的机会。1999年7月7日,齐市检察院正式同意对沈淑丽进行批捕。而警方的调查依然是一无所获。

假案调查无法进行下去,但几名被害人仍然在押。检方强烈要求释放被害人。公安机关办案人坚持“死罪可逃,活罪难免”。经办案人的“调查”,2000年12月28日,关洪彬、朱国亮因一起伤害案,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八个月;1999年8月11日,鞠涛因沈淑丽雇凶杀人案被劳动教养三年;2000年4月14日,才某在超期羁押283天后,被劳动教养三年。

因虚开增值税发票证据不足,经历了两年零六个月的折磨,2001年7月19日,沈淑丽走出了看守所的大门。重获自由,她不知道是应该笑还是哭。

出狱后,沈淑丽就被送进了医院。医院诊断,她身患糖尿病,双耳失聪,遍体鳞伤。此后,沈家所有涉案人员,包括与此案牵扯的无辜受害人都被释放,冤案有了定论。

2002年,灾难之源的财产纠纷案正式开庭。沈闫两家仍在不断就冤案进行上告。黑龙江省检察院责成齐齐哈尔检察院对此案继续调查。

2004年1月17日,齐齐哈尔市中院作出判决,远大公司的财产折合人民币一千三百余万元属于陈有录夫妇共有,其中一半归沈淑萍所有,其余为陈遗产。陈有录遗留财产应由沈淑萍、陈的两个子女、陈的父母共同继承,各分得五分之一。陈有玺、陈有福占有的上述财产和被告陈某(陈有录的父亲)应继承份额以外的财产应按财产分割清单交付执行完毕。

拿到判决后,沈淑丽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又向黑龙江省高法提起上诉。黑龙江省检察院责成牡丹江检察院组成了沈淑丽案调查组。

调查组经过多方取证,查清了“97.10.20”专案组违法办案的事实。2004年12月5日,专案组成员周某、沈某、盖某、于某涉嫌徇私枉法、刑讯逼供被牡丹江市公安局逮捕;12月19日,宋某涉嫌受贿、陈有玺及其弟陈有福涉嫌非法持有、行贿罪被逮捕。

经过调查,牡丹江阳明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起诉书称,因宋某等人的违法办案,使得“陈有玺、陈有福牟取陈有录财产的目的得以实现”。

今年4月1日,阳明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宋某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陈有玺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陈有福,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周某、沈某有期徒刑两年缓期两年;盖某、于某免予刑事处罚。

历时8年,这起由财产纷争引起的冤案终于大白于天下。但是,沈淑丽、鞠涛表示,当年公安局扣押的53.6万元存折至今没有归还给他们。据《生活报》

2002年,灾难之源的财产纠纷案正式开庭。沈闫两家仍在不断就冤案进行上告。黑龙江省检察院责成齐齐哈尔检察院对此案继续调查。

2004年1月17日,齐齐哈尔市中院作出判决,远大公司的财产折合人民币一千三百余万元属于陈有录夫妇共有,其中一半归沈淑萍所有,其余为陈遗产。陈有录遗留财产应由沈淑萍、陈的两个子女、陈的父母共同继承,各分得五分之一。陈有玺、陈有福占有的上述财产和被告陈某(陈有录的父亲)应继承份额以外的财产应按财产分割清单交付执行完毕。

拿到判决后,沈淑丽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又向黑龙江省高法提起上诉。黑龙江省检察院责成牡丹江检察院组成了沈淑丽案调查组。

调查组经过多方取证,查清了“97.10.20”专案组违法办案的事实。2004年12月5日,专案组成员周某、沈某、盖某、于某涉嫌徇私枉法、刑讯逼供被牡丹江市公安局逮捕;12月19日,宋某涉嫌受贿、陈有玺及其弟陈有福涉嫌非法持有、行贿罪被逮捕。

经过调查,牡丹江阳明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起诉书称,因宋某等人的违法办案,使得“陈有玺、陈有福牟取陈有录财产的目的得以实现”。

今年4月1日,阳明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宋某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陈有玺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陈有福,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周某、沈某有期徒刑两年缓期两年;盖某、于某免予刑事处罚。

历时8年,这起由财产纷争引起的冤案终于大白于天下。但是,沈淑丽、鞠涛表示,当年公安局扣押的53.6万元存折至今没有归还给他们。

恶魔夫妇龙治民与闫淑霞家中残忍杀害48人女儿如今下场很惨!

新中国建国以来,发生过不少刑事大案,有白宝山等人持枪抢劫杀人案,也有杨新海,彭妙计等入室杀人案,这些匪徒最终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掠夺钱财,想要达到快速富裕,这些悍匪对咱们来说已经是够可怕了,但是,相比之下,还有一种犯罪要比这些人更加可怕,那就是简单为了杀人,他不图你钱财,不图你其他,就是看上了你的性命,这种案件就是典型的变态杀人案,咱们今天就来讲一起建国以来陕西发生过的一起变态杀人案。

龙治民与闫淑霞,这两人的名字一直以来是陕西人胸口上的一颗石头,虽然血案至今已经过去40年时间,但是案件背后留给人们的反思则更加值得我们重视,现在知道这些事情的恐怕都是爷爷辈的了,龙治民与闫淑霞是一对夫妻,这两夫妻可以说是村子里最特殊的一个家庭,行事与人完全不一样,白天睡觉,晚上行动,村子里人几乎很少看到这两个人的行迹。

一是生活规律余人不同,二是十分懒,这个懒简直就是从生下来懒到生命镜头,首犯龙治民出生于1941年,此时是抗日战争的尾期,距离新中国成立还有8年,是见证过战争和建国的一个年代,由于当时重男轻女思想尤为严重,龙治民家中只有他一个男孩,父亲母亲简直把他当成一个小祖宗,连路都不让他走,专门给他准备了一个小篓子,上地干活都将龙治民放在篓子里。

这种行为足以称得上溺爱了,和大家所想一样,这种做法不仅没有给龙治民带来一点好处,反而因为缺少锻炼,导致手脚不灵活,身体长得不高,以至于上学的时候,大家都十分嘲笑他,在龙治民青年时期,正值国家,龙治民感到时机来了,便在家中成立了一个组织,整天批斗,教育别人,风光了一段时间,随着拨乱反正,龙治民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遭到了应有的惩罚,自此以后龙治民便十分消沉,什么也不愿意去干。

究竟懒到什么程度呢,当时大家吃的是大锅饭,龙治民就是那个不劳动,却依旧有饭吃的人,估计也就是像龙治民这种人太多了,才加速了人民公社化瓦解,改革开放以来,家家户户都实行自负盈亏,自行耕种,龙治民过的更加贫困,在当时,几乎没有人愿意嫁给这样的一个懒人,也是后来村里说媒,龙治民这才娶到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闫淑霞。

闫淑霞患有脑膜炎,大概就是头脑有点精神方面的问题,两人结婚后生下一个女儿,可是这两口一个是残疾,一个是懒人,生活的实在太贫苦,后来龙治民便从外面以家里需要干活的名义,请别人来自己家干活,或是种地或是盖盖房顶,可是他并没有钱能够支付别人,便在夜里将人杀害,将尸体埋在地窖中。

由于当时通讯落后,并没有什么天眼等设施,龙治民越来越嚣张,到后来甚至不杀人都有点不适应,在3年时间中杀害人数高达48人,这个数字不管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数字,最终龙治民夫妇还是被正义所制裁,经过法律判决,执行死刑枪决,父母作案,却苦了这个女儿,这个女儿后来只能不断改名换姓,企图逃过父母带来的阴影。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看到这里,喜欢的话点击关注一下,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指出,一定加以改正,谢谢读者朋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