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新闻中心

1月 30, 2023 k1体育app下载

法国总统大选距第一轮投票还有五天时间。下周日,4450万登记选民将投票从12位候选人中选出未来的法国总统。根据1965年戴高乐总统制定并以全民公决后通过实施的法国总统两轮直接普选法规定,22日投票后得票率超过50%者将直接当选。如没有人超过50%,则得票最多的两名候选人将进入第二轮选举。5月6日将举行第二轮投票,得票多者当选。法国竞选活动将在本周五子夜结束。综合各大民意测验所最新调查,目前领先的是法国右翼“法兰西公动联盟”候选人尼古拉·萨科齐(27%上下)和左翼社会党候选人塞戈琳娜·罗亚尔(25%左右),右翼中间派“法兰西民主联盟”候选人弗朗索瓦·巴耶胡(19%)和极右翼国民阵线候选人让-玛丽·勒庞(15%)。与此同时,今天仍然有高达三分之一的法国人尚未决定投谁的票,再加上民意测验的误差率在3%左右;也就是说,2007年法国大选无论是第一轮还是第二轮,都是法国第五共和国悬念最大的一次选举。谁将笑到最后入主爱丽舍宫,目前很难下断言。

如果说,充满悬念是本次大选的第一个特点的话,新人多则是第二个特点。不仅两位主要政党的候选人是首次参选,其他12名正式候选人中,首次参选者也多达5名。正是由于新人多,因此这次大选开始得早,延续时间也长。这是本次大选的第三个特点。

这几天,法国大选开始趋于激烈化。各个候选人都在进行着最后的努力。从目前形势来看,大选在第一轮投票前正在形成两大战线:右翼与极右翼的争夺,和中间派与左翼之间的幕后运作。

极右翼的勒庞,这几天正在加大对右翼萨科齐的攻击力度。萨科齐虽然在民意测验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他心中也很清楚,他的得票率中有“水分”。一批极右翼的选民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投票意向,因此“躲避”到萨科齐的名下。萨科齐私下对他的左右说,我们要警惕,不能满足于民意测验。因为“在我的名下,至少有四个百分点是勒庞的”。萨科齐因受到中间派巴耶胡的“挤压”,不得不去争取极右翼的选民。他在最近一段时期内的竞选纲领都是围绕着极右翼选民而转。他甚至接过美国新保守派热衷的一个话题,在接受法国《哲学》杂志采访时,公开表示,他认为“恋童癖”与“自杀者”都与“遗传基因有关”。他的这一说法被左翼攻击为“接近了法西斯言论”。但萨科齐的这一策略却是奏效的。勒庞的得票率一直无法取得突破,因此勒庞也加大了对萨科齐的攻击。勒庞甚至说“萨科齐是移民的候选人”,而“我才是土生土长的法国人的候选人”。勒庞攻击萨科齐只是“第二代移民”,根本就没有资格也“不应该出马竞选法国总统”。

而在左翼,则出现另一条战线。上周五,社会党的元老、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公然在《世界报》撰文,呼吁罗亚尔与中间派巴耶胡“在第一轮投票前就组成联合阵线”,以“对付萨科齐”。前社会党卫生部长古什纳和教育部长阿莱格立即出面支持罗卡尔。显然,社会党内被罗亚尔击败的那批“大象”们并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台。他们正在暗中希望看到罗亚尔的失败。早在两个月前,社会党内就已经有一批领导人以“斯巴达克斯”和“格拉克斯”的名义,号召社会党人转而支持巴耶胡。甚至还有一名罗亚尔的亲信艾利克·贝松公开“叛变”,不仅宣布,而且出版一本书,全面攻击罗亚尔缺乏“成为法国总统的素质”。罗亚尔遭到来自内部阵营的猛烈攻击。

但法国选民是否会被这种操纵所迷惑,却值得怀疑。毕竟,法国选民已经经历过风浪,应该知道自己的利益之所在。今天罗亚尔在民意测验中不降反升,而从“罗卡尔事件”中理应得益的巴耶胡却在下跌,证明操纵选民的图谋是否能成功,谁也无绝对的胜算。

罗亚尔则采取了另一种竞选策略。她已经摆出了“总统姿态”。前几天她带着自己的儿子回到自己长大成人的故乡,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欢迎,似乎已经是“衣锦还乡”。罗亚尔的一句话还传遍了全世界:“一位女性当选法国总统将成为世界性的大事”!大仲马在《基督山恩仇记》中有一句话:当你自认为了不起时,他人也会认为你了不起。

法国民主制度可谓西方国家中历史最老的一个。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就可以将法国历史视为一个民主进程。但到今天为止,这一进程其实仍然在继续。法国民主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本次大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对法国目前的民主体制提出的深刻疑问。

过去法国一向是左右阵线分明。但这一次却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非左非右”的“巴耶胡现象”。

巴耶胡作为“法兰西民主联盟”的主席,本来属于右翼阵营。但他看到右翼在执政长达12年之后,已经失去选民的信任,而在此之前左翼也曾执政14年,同样丧失了一部分选民的支持,因而提出了“非左非右”、“推翻第五共和、建立第六共和”的“新体制”。他认为左右对峙的政治局面已经“过时”,现在面对全球化的压力,已经到了左右联合执政的时代。他频频以德国为例,认为西方民主走到今天,左右对峙的“斗争哲学”已经失去效益,应该“联合左右翼进行共同治理”。他的这种呼吁得到了一部分选民的支持。在短短几周内,他的支持率从7%暴涨至20%!

尽管巴耶胡当选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但他提出的问题却是法国必须回答的:“法国往何处去”。他的“非左非右”是最打动选民的一句话。

此外,巴耶胡强烈抨击“法国大财团所控制的大媒体”支持他们的“私人朋友”萨科齐,也在法国引起一定的共鸣。他与法国电视一台女主持人激烈的“语言交锋”已经成为本次大选的一个重要现象:媒体对大选的操纵。巴耶胡“打破目前法国的左右翼对峙”体制的主张,到底是对法国民主的一种推进,还是根本就属于“空想”,五天以后就将见分晓。但巴耶胡的出现却说明,法国民主需要注入新的思想。

2007年法国大选最引国际关注的特点,则是候选人对国际问题的漠视和相对“外行”。外交和防务是法国总统的“保留领域”。但这次大选中,却很少见国际问题出现在辩论之中。法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除了少数几位“反欧盟”候选人外,几乎没有怎么被提及。令人吃惊的是,极左翼和极右翼在“反欧盟”问题上居然持同样的立场。候选人对一些国际热点问题的立场,如伊朗核危机、中东以巴冲突、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等,也都从来没有成为大选辩论中的主题。据本报记者的调查,几位候选人对伊朗核危机所持的立场都与希拉克有所区别,更为明确地倾向于维护西方利益的立场,都主张对伊朗持更为强硬的立场。由此可见法国总统大选将无疑会影响今后国际局势的走向。特别是在法中关系问题上,这次大选很有可能对法中关系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一方面,新总统将不会像现任法国总统希拉克那样,对东方有着深刻的政治认识和文化热爱。

三位主要候选人虽然都曾访问过中国,但对中国的了解显然都有限。最了解中国的可能是萨科齐,他曾于92、95和04年三次访问中国。其次是罗亚尔。她今年初在通过党内预选成为社会党正式候选人之后,选择了中国作为第一个访问的国家。对中国了解最为肤浅的,显然是中间派的巴耶胡。

从两件事上可以了解三位候选人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首先是2008年奥运会问题。巴耶胡是三人中惟一一个公然以中国与苏丹的关系为由呼吁“奥运”的人。此外,三人都修正了希拉克在对中国武器禁运问题上的立场:他们在昨天回答法国《世界报》的问题时均声称“不支持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这意味着法中关系在大选后将出现新的波折。当然,三位候选人之间在此问题上是有一定差异的。如果说巴耶胡“我不支持解除武器禁运”是因为中国在“达尔富尔、台湾、伊朗、西藏和人权”问题上“没有变化”的线年以来“变化很大”,但“在民主与人权问题上”仍需“进步”,因此解禁时机尚“不成熟”;而萨科齐则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欧盟共同做出的决定”,且“与中国在人权领域的进步相关联”。

但法国新总统在当选后,肯定会理解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分量及其重要性。这一点,萨科齐和罗亚尔都曾一再强调过。萨科齐表示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国家”,甚至是“极其重要的国家”;罗亚尔则宣称,她当选后,中国将是她首批出访的国家之一。至于巴耶胡,尽管今天他热衷于批评中国——这在法国是“政治正确”的做法,但如果他有幸当选的话,巴耶胡同样将会很快修正其立场。这一点同样是无疑的。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